为公平、公正、公开选拔 2024-2025 学年国家奖学金推荐人选,激励全院学生勤奋向学、全面发展。9月28日上午,艺术传媒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国家奖学金本科评审答辩会。学院副院长达世安、团总支书记任子璇,以及辅导员亓迪老师、张海园老师、刘文香老师担任本次答辩会评委,学生工作处彭王益阳老师以及新生辅导员现场观摩。答辩会由张海园老师主持,陈洁、满佳其、李晓雨、张鑫蕊四位候选人按照抽签顺序,依次答辩,展现艺传学子实绩,传播青春拼搏前行朝气。

国家奖学金作为国家授予高校优秀学生的最高荣誉之一,旨在表彰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,树立学习榜样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学风。本次答辩会严格遵循公平评审原则,提前明确答辩流程与评分标准,确保评审工作规范有序。答辩环节中,陈洁、满佳其、李晓雨、张鑫蕊四位候选人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,围绕个人学习成果、综合素质发展、社会实践经历及未来规划等内容展开5 分钟陈述。

答辩现场,答辩人陈洁以《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》为主题,从多方面展现优秀风采。她思想积极,是入党积极分子。学业上,32门课程获优秀,均分90+,斩获国际奖项2项、国家奖项5项等众多荣誉,《匠心永续 智造未来》系列作品被图书馆永久收藏。学习中她学而不厌,综合成绩稳居班级前5%,获校级一等奖学金,还取得计算机二级MS证书。实践里,她积极组织学习活动、参与社团创建与公益,志愿时长超200小时,获“科技创新先进个人”等称号。从课堂到赛场,从校园到社会,陈洁以“行而不辍”的韧劲,在青春逐梦的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芳华,成为学弟学妹们眼中的榜样标杆。

随后登场的答辩人满佳其以《青春,自当争渡》为主题,以在泰科‘争渡’的成长故事,展现了职高毕业生的逆袭与绽放。她曾带着疑惑与期待踏入泰科高本班,如今已蜕变为班长、学生会部长,还是非遗面塑工坊成员。学业上,智育与综测同级同专业第二,斩获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。工作中,她组织13场“大咖”活动、8次学风活动;作为非遗传承者,她策划“校园手艺人”活动,让超千人次感受面塑魅力。竞赛场上,她拿下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山东总决赛三等奖等荣誉,还获聘烟台市大学生镇街团(工)委兼职副书记。从职高生到国奖答辩者,在泰科的“争渡”里,以肆意生长的姿态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精彩。

第三位答辩人李晓雨,以《时光知味,设计生香》为主题参与答辩。。初涉设计时,她曾因软件操作屡屡受挫,甚至怀疑自身适配性。但在老师“好设计经得起打磨”的点拨下,她狠下苦功,在反复研磨中筑牢专业根基。一学年22门必修课全及格,专业成绩与综合考评双第一;思想上,从共青团员进阶为入党积极分子。竞赛赛场斩获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家级三等奖等多项荣誉。作为班长和学院就创部部长,她带领班级获评“劳动先进集体”,策划就业创业讲座还参与乡村墙绘,用设计为乡村注入活力。以设计为媒介,在时光的淬炼中,让专业成长与思想进阶同频,绘就了一幅充满匠心与温度的青春成长图鉴。

最后答辩人张鑫蕊以《以当下为阶赴理想之约》为主题参与答辩,展现出新时代学子在逐梦路上的坚毅与热忱。思想上,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是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;同时身兼学生干部职务,用责任诠释担当。学业上,她对知识精益求精,多门核心课程成绩名列前茅,综合排名稳居年级前列,荣获校级奖学金;她是竞赛场上的“冲锋者”,斩获校级、市级竞赛奖项多项;更是社团活动的“组织者”,策划多场特色品牌活动,在统筹协调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。从课堂到赛场,从校园到社会,以“当下”为成长的基石,在“赴约理想”的征程中不断突破自我,用青春的蓬勃力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逐梦华章。

答辩尾声,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达世安对本次国奖答辩进行总结点评,为逐梦学子们提出切实指引。他首先围绕“优势呈现”强调,“双第一”的表述需兼具两层内涵,一是展现智育与综测的排名均第一的优势,二是连续两年斩获一等奖学金的稳定实力。谈及答辩文稿,用具体实绩替代空泛的“鸡汤式”表述,以真实案例和数据凸显个人竞争力。针对现场表现,他鼓励学子们调整心态,“答辩时越放松,越能发挥出真实水平,要相信平日的积累足以支撑从容展现”。
最后,达院长寄语全体答辩者,要以平和心态接受结果,更要保持勇于尝试、积极进取的态度,“国奖答辩不仅是一次荣誉角逐,更是一次成长历练,无论结果如何,敢于站上舞台的勇气与全力以赴的付出,本身就是一种收获”。达院长的点评既点出答辩关键技巧,也传递出对学子们的期许,为本次国奖答辩画上了温暖而有力的句号。


据悉,学院将结合评委现场评审意见与候选人综合表现,确定最终国家奖学金推荐名单。此次答辩会不仅是荣誉的角逐,更是学子们分享成长、碰撞思想的平台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以评优评先为抓手,优化学生激励体系,引导全体学生以答辩选手为标杆,在专业学习中深耕细作,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素养,在逐梦路上勇毅前行,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贡献青春力量。
(供稿:艺术传媒学院 撰稿:满佳其 摄影:张智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