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,夯实学生工作根基,8月18日上午,大数据学院全体辅导员线上参加了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营”专题培训。本次培训聚焦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,邀请多位资深专家与优秀同仁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,内容丰富、干货满满,为我院辅导员新学年的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系统规划:从“碎片应对”到“全景导航”


培训中,李铭策老师提出的“辅导员十二个月全景日历”为全年工作绘制了科学蓝图。翟洋洋、张乃祥等老师深刻体会到,将迎新适应、学风建设、就业指导等任务按月度主题分解,可实现“被动救火”向“主动引领”的转变。刘笑老师“新生适应性教育四维赋能”路径引发广泛共鸣,冯瑞玉、郭芳舟等老师认为,系统性介入使新生教育从“盲人摸象”升级为“全域支持”,通过校园打卡、朋辈导师等创新形式,助力新生构建大学认知全景图。
专业深耕:以爱为基,智慧育人



心理健康教育模块聚焦温度与专业并重。刘梦娟老师“'新'起点,'爱'满校园”的理念让东野圣萍、侯雅娴等老师深感触动。“非评判式倾听”“危机干预三步法”等技巧,推动工作从“事后干预”转向“全程预防”。曹翠平老师结合五年工作经验提出:“要织密'校-院-班-寝'四级心理防护网,让日常观察成为预警前哨”。


主题班会设计革新是另一亮点。贾昌路老师“从'会'到'慧'”的进阶之道,启发王晓敏、崔亚楠、王丽蓓等老师重新定位班会价值。通过反诈情景剧、生涯规划辩论赛等互动形式,班会将从“单向灌输”蜕变为“思想碰撞场”。张田迪老师指出,许多班会流于形式的原因是“重宣贯轻参与”,而优秀的班会应具备三个要素:目标精准化、形式互动化、反馈闭环化。这种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设计理念,方能激活学生主体性,让班会真正成为思想引领的阵地。
管理赋能:解锁集体成长密码




班级建设模块中,陈小敏老师分享的省级优秀班集体“成长密码”提供可复制路径。赵齐、石冉冉等老师指出,优秀班级需以“制度筑基、文化浸润、榜样引领”三阶加速。隋志敏老师计划推行“班级公约共议”“项目负责制”,激发班级自治活力;刘雪老师则提出将完满教育活动育人目标与班级事务管理方向融合,有针对性开展团体属性的志愿服务和艺术实践活动,培育团队精神。
从“职业”到“志业”的升华



“相伴的力量”是这次培训中全体辅导员的心理共鸣。杨文钰老师以陪伴内向学生蜕变的案例,诠释“用细节贴近需求”;杨业彤老师比喻辅导员应为“幕后导演”,引导学生成为成长主角。任倩楠老师强调:“每一次矛盾调解都是挫折教育的课堂,要善挖育人元素”。
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提升,更是一次职业信念的重塑。正如展羽老师所言:“辅导员需以‘专业化的爱’与‘智慧型的伴’,做学生青春路上的全景导航员。”未来,我院辅导员队伍将持续深化学习成果,以系统规划护航成长,用专业智慧赋能梦想,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坚实力量。
辅导员心得精选
本次培训在心理健康模块带来的最大启发,是系统性地提升了我的“识别敏锐度”与“干预科学性”:一是精准识别“信号灯”。培训强调了更细致的行为观察维度。例如,不再仅关注明显的情绪低落,更要留意学生社交模式的突然转变、学业表现的断崖式下滑、或频繁的躯体不适主诉(如长期失眠、不明原因疼痛)。二是掌握“阶梯式”干预流程。培训后我尽可能清晰梳理了从“一般性心理困扰”到“心理危机”的阶梯式应对流程,明确了何时可运用倾听、共情、认知引导等基础辅导技巧,何时必须启动预警机制、转介专业资源,以及如何安全、规范地进行危机干预。特别是对保密原则及其例外情形(如涉及自伤、伤人风险)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法律与伦理认知,这为处理敏感个案提供了坚实的行动依据和底气。
——辅导员曹翠平
刘笑老师分享的“从‘盲人摸象’到‘全景导航’——辅导员视角下新生适应性教育的‘四维赋能’路径”,给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带来清晰的方法论指引。“三圈理论”(价值圈、能力圈、支持圈 )的理念启示我,要去探寻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支持保障的最大交集,构建起“核心动力区”。这意味着在未来工作中,我不能再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得将完满教育融入学业指导、心理帮扶等具体场景,打造全链条、沉浸式的适应教育体系。比如,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支教志愿服务活动,既能传授知识,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;将时间管理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沟通,帮他们快速适应大学节奏,真正筑牢成长根基。
——辅导员任倩楠
培训中提到的“全景日历与行动指南”,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法。以前我在安排工作时,有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。现在,我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,提前规划好工作重点。比如在开学初,重点抓班级建设和新生适应性教育;学期中,关注学风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;学期末,则做好总结和假期安全教育等。这样有计划地开展工作,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工作的温度和专业性。学生管理工作没有捷径,唯有以心换心,用陪伴和专业去守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。未来,我会继续秉持这份初心,与学生们携手同行,助力他们在大学时光里绽放光彩。
——辅导员杨文钰
陈小敏老师分享的省级优秀班集体“成长密码”,为我提供了可复用的管理工具箱。过去三年,我虽能按部就班完成班会组织、评优评先等常规工作,但班级建设始终缺乏特色。陈老师提出的“目标锚定—梯队培养—品牌孵化”三阶模型让我深受启发。之后在班委培养中,我将尝试:新任班委跟随学长班级观摩实践,并进行动态评估;在班级活动策划中,引入“项目竞标制”,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申办主题活动。我深刻体会到,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积,而是“认知—方法—价值”三维一体的升华。未来,我将以“慧”为舵,以“爱”为帆,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,同步实现从“职业”到“志业”的自我超越。
——辅导员东野圣萍
(大数据学院供稿)